准备工作:
细菌培养:挑取单菌落,接种到3~5ml适宜的液体培养基(如氨苄青霉素抗性的标准lb培养基)中,37℃震荡培养。
注:(1)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晚期时提取。过早则质粒得率太低,过晚则会有杂菌污染,或得到的质粒杂质太多,影响其后的酶切、电泳等处理;
(2)某些严紧型质粒(如pBR322)需要在进入对数生长中期后,在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氯霉素继续培养,以提高产量。
具体步骤:
1、细菌的收获:将1.5ml菌液倒入微量离心管中,12000g离心30秒,吸去培养液。上清要务必吸取干净,否则会影响质粒的质量。必要时可以离心2次。
2、将细菌沉淀重悬于150μl用冰预冷的溶液I中,加入1/50体积RNAseA贮存液,剧烈振荡,使之*分散。
溶液I:50mmol/L葡萄糖,25mmol/LTris•Cl(pH8.0),10mmol/LEDTA(pH8.0)
不含dna酶的RNaseA:10mg/ml,TE配制,煮沸15~30min,-20℃分装贮存
注:(1)溶液I高压蒸气灭菌后,贮存于4℃;(2)葡萄糖可以由NaCl代替,以利于储存;但提取大于15kb的质粒,应将细菌悬于等渗蔗糖溶液中,并用溶菌酶处理;(3)务必使细菌沉淀*分散,以利于碱液作用充分;(4)震荡时可以在离心管中加入牙签或枪头,提率;(5)配制RNaseA贮存液时,煮沸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;(6)溶液I每2个月重新配制1次。
3、加200μl溶液Ⅱ,颠倒混匀。
溶液Ⅱ:0.2mol/LNaOH,1%SDS
注:(1)若菌体裂解得充分,则溶液会变得很粘稠;(2)不要剧烈震荡,否则会混入基因组DNA;(3)每2个月重新配制1次。
4、加150μl用冰预冷的溶液Ⅲ,轻微震荡混匀
溶液Ⅲ:5mol/L乙酸钾60ml,冰乙酸11.5ml,水28.5ml
注:(1)所配成的溶液对钾是3mol/L,对乙酸根是5mol/L,pH4.8左右;(2)尽量不要有大的块状沉淀,以利于下步离心;(3)每1个月重新配制1次,并分装贮存于小口瓶中。
5、12000g离心5分种,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。
6、加入1/2体积的Tris饱和酚、1/2体积的氯仿-异戊醇(24:1)混合液,剧烈震荡混匀。
7、12000g离心5分种,将上层液体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。
注:为了保证不吸出下层液体,可以先离心30秒,然后将上层与少量下层液体吸至另一离心管,离心5分种,再转移上层液体。切勿混入下层液体。
8、加入60%体积的异丙醇,颠倒混匀后,室温静置5分钟。12000g离心5~10分钟,小心吸去上清液。
注:(1)沉淀即为质粒DNA;(2)为确保质粒*沉淀,异丙醇的体积可以适当加大至62~65%。
9、0.8ml70%乙醇洗涤DNA沉淀后,小心地吸去上清。在空气中静置3~10分钟,待沉淀干燥后,溶解于50μl高压灭菌的水中。
注:为洗涤充分,可以洗2次。
10、取1~2μl样品测定紫外吸光度,对所得质粒进行定量并了解其纯度,或取1~2μl样品进行琼脂糖电泳,估计其纯度和得率。
所得质粒不能进行很好的酶促反应的主要原因:1、细菌收获时,培养液没有吸除干净;2、各种液体放置时间过长;3、沉淀中混入痕量酚、蛋白或过多乙醇;4、干燥沉淀时,在空气中静置时间过长(数小时)
质粒得率过小的主要原因:1、细菌培养时间不够;2、细菌沉淀重悬于溶液I时,没有*分散;3、加溶液Ⅱ后,裂解得不充分;3、各种液体放置时间过长而失效;4、加入异丙醇的量不够;5、洗涤用的乙醇溶液浓度<60%;6、严紧型质粒应适当加大培养体积,并用氯霉素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