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士锋生物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
产品分类

Product category

士锋生物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

发布时间: 2014-06-03  点击次数: 964次

1. 掌握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、标准曲线的制作及使用,标准管法结果计算 
2. 熟悉蛋白质含量测定常用方法、原理及应用 
3. 了解常用可见光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及使用 
【教学内容】 
1. 酚试剂法蛋白质含量测定 
Lambert-Beer定律,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, 722型分光光度计使用,常用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应用,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原理、操作,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使用 
2. 双缩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 
自学和独立完成实验并与酚试剂法比较,结果计算 
3. 紫外分光光度法蛋白质含量测定 
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原理,方法,优缺点,注意事项;国产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,UV—260分光光度计使用,注意事项,波长扫描,标准曲线制作 
【实验原理】 
一、比色分析法 
许多物质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,也有许多物质本身无颜色,在加入适当的显色剂后生成有色物质。溶液浓度越大,颜色越深。因此可以利用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测定有色溶液的浓度。这种方法叫比色分析法。
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

←光的互补示意图 

1. 物质的颜色和波长: 
可见光:波长(λ)400—760nm 
紫外光:λ小于400nm 
红外光:λ大于760nm 


光的互补: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可见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,这两种光叫互补光,该现象叫光的互补。 
单色光:白光通过棱镜后可分解成各种波长不同的色光,把具有一种波长,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。 
2. 溶液的颜色和光吸收的关系: 
溶液的颜色,是由于不同的有色物质有选择地吸收某种颜色的光而引起的。溶液呈现的颜色是与它主要吸收的光相互补的光的颜色。溶液吸收的光越多,呈现的颜色越深。 
例如:一束白光通过核黄素溶液,溶液呈黄色,是因为蓝色光被吸收,而其它颜色的光均为两两互补,透过光只多余出黄色光,所以核黄素溶液呈黄色。 
光吸收曲线:测定同一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程度,以波长为横坐标,光密度为纵坐标作图,所得曲线为光吸收曲线。 
3. 物质浓度,液层厚度与光吸收的关系(Lambert--Beer定律): 
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后,光被溶液吸收的程度(D)与溶液的浓度(C),液层的厚(L)以及入射光的强度(I0)有关。溶液浓度越大,液层越厚,吸光越多,这就是物质(均匀透明固体,液体,气体)对光的吸收定律。


lg I0 / I 意义: 
当I = I0 时,lg I0 / I=0,表示溶液*不吸收光线; 
当I<I0时,lg I0 / I值较大,表示溶液对光吸收较多; 
当I→0 时,lg I0 / I值无穷大,表示光线几乎被溶液*吸收(溶液不透光)。 
由此可见,lg I0 / I表示了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。 
表示方法: 光密度OD或D(opticaldensity) 
吸光度A(Absorbance) 
消光度E(Extinction) 
于是,(3)式可写成:D = KCL 
公式中K为消光系数,K = D/CL,表示有色溶液在单位浓度和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。 
同一溶质,K值相同。 
百分消光系数:C = 1%,L = 1cm 
克分子消光系数:C = 1克分子浓度,L=1cm 
D=KCL意义:物质对光吸收程度与该物质的消光系数K,溶液浓度C,液层厚度L成正比。